什么是项目式学习,项目学习特点?

我国的教育领域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项目式学习是一个热门话题。该教学方法强调真实情境和产品导向,对学生发展系统思维和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尤为有效,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中小学的青睐。

近年来,随着对项目式学习实践的深入探索,不少国家的学者对该学习方式提出了新的问题,如执行项目式学习对教学效率的影响、学生在项目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差异等。通过对国际项目式学习相关研究的梳理,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项目式学习的复杂性和困难性,以便更好地探讨项目式学习教学的开展条件、潜在挑战以及实践路径。

学生需要建立一定的“内在导向”。

项目式学习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对学生的内在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早在2004年,荷兰开放大学荣休教授保罗·克施纳就指出,执行项目式学习教学的前提是必须确保学生已经形成了“内部指引”。这个概念包括学生的“预先知识”和“预先经验”,以及学生调用各种工具和技能来解决问题,比如探索问题的内在动力、批判性思维和小组合作能力。其目标是帮助学生在问题空间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如果在学生还未形成足够的“内部指引”时进行项目式学习教学,结果就会像是把学生一个人放在黑暗的森林中独自寻找出路一样。

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的内部指引与问题空间的设计有着紧密的关联。如果教师设计的问题空间过于庞大,学生的内部指引可能无法支撑他们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反之,学生可能无法充分获取新知识或锻炼能力。因此,在设计项目式学习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内部指引,谨慎选择与其相适应的问题空间。鉴于每个学生的内部指引不同,教师在设计项目式学习时需要考虑问题空间的多层次性,这有助于促进不同学生的发展。

设计一项任务其实并不比解决一个问题容易,因此学生应该参与项目式学习设计的整个过程。学生通常能更清晰地判断什么内容更有趣,什么方式更容易理解,这对于实现项目式学习的目标非常重要。同时,学生还可以选择改变角色,从“解决问题者”转变为其他学生“问题解决”的引导者,并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教育其他学生。这样一来,受教育者将成为处在“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中间角色,实现教学相长的正向作用。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学生的参与是激发其学习动机、加强其“内在引导”的重要方法,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总能清晰地判断自己的“内在引导”,更不意味着学生完全有能力选择适合的“问题空间”。因此,在整个项目式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教师需要能够熟练地在“双重角色”中自如切换,即在教学和管理两个方面都能够游刃有余。

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在于“问题空间”与“内部指引”的张力,这就要求教师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在项目式学习中,教师需要像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所说的那样,发挥“脚手架”的作用,不仅包括补充材料、提供工具、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弥合合作中的缺口等。然而,实际的教学情况却要比想象中更加复杂多变。传统课堂中,教学活动的每一步都经过详细规划,而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需要自主规划解决问题的路径,每个小组甚至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因此,教师将面对不可避免的更为多元化的教学情境,需要扮演的角色也变得更加复杂多元。

瑞典林雪平大学教授玛德琳·达尔格伦等人对7名在课堂实施项目式学习的教师进行了采访,发现教师在项目式学习教学中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他们扮演着支持性角色,需要积极参与并影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引导小组合作。另一方面,他们也要扮演着指导性角色,需要限制自己的干预,同时又要保持活动内容的明确性。这种双重角色的转换和转化为项目式学习教学的实施增添了挑战。

教师在项目式学习中扮演的双重角色源于学生内部引导、问题空间和教师角色之间复杂的关系。平衡这三者关系对于项目式学习的成功至关重要。当学生的“内部引导”与“问题空间”接近时,教师应该限制自己的参与,留出足够的学习空间,并随机回应学生的需求。然而,当学生的“内部引导”明显不足以应对“问题空间”时,教师就需要更主动地介入学生活动,并提供团队合作上的支持,发挥引导作用。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教师需要不断在支持性和指导性角色之间切换,这对教师的能力和素养提出了挑战。由于项目式学习需要调度大量的元认知和非认知可迁移技能,传统教育背景的教师可能会面临的挑战是经验不足。

学校需要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项目式学习在实施过程中,除了涉及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外,也需要学校提供全方位的组织保障。正如之前提到的,项目式学习的顺利实施需要学生具备足够的“内部指引”,同时教师可以自如地在“双重角色”中切换。然而,这些能力都不是天生的,而需要经过长期培训得以养成。因此,学校需要投入充足的资金、时间和空间,以帮助师生逐步培养相应的能力和习惯。换句话说,项目式学习需要有适合学生探究学习和教师角色转变的土壤。

项目式学习中的教育目标,如迁移能力,通常难以在短期内得到及时反馈。美国佛罗里达海湾海岸大学教授坦雅·孔伯格指出,项目式学习评价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更注重过程性评价而非结果评价;二是不仅重视学术学习的评价,也强调问题解决的实践能力评价。因此,项目式学习需要更长时段、更高质量的教学计划和更为严谨细致的监测方案。这通常超出了单个教师的能力范围,需要学校整合更多资源、动员更多力量,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活动。

由于项目式学习基于实际情境,学校需要将学生的项目成果投入模拟或真实市场,以检验其质量。资源充足的学校可以与工厂、创意孵化园等机构合作,将学生的产品变为实体,并由真实市场验收。此外,学校也可以定期与业界专家及科研人员合作,为学生的产品设计提供实际建议。这对学校的社会资源整合和调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开展项目式学习前,学校有必要全面审视自身的组织结构、管理方式和文化氛围,确定学校应该在何种程度和范围内开展项目式学习。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很抱歉,我无法根据《中国教育报》提供的内容进行创作。是否有其他方面我可以帮到你呢?

作者:滕珺 高晨辉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saren.net/18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