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子炮系列之二十七:被俄国人推广开来的驳壳枪
驳壳枪虽然后来卖得很火,但是实际上,这位毛瑟家的名门闺秀原本却是个淘汰货——她虽然心高气傲,一出生就是冲着做皇妃去的,但是却在德国官方的选秀中惨败给了鲁格家的千金。而经此大败她也心灰意冷,像宝钗一样很长时间都待字闺中,连个追求者都没有。
直到一年多以后的1897年,这位名门千金才接到了第1批奥斯曼土耳其的订单,但不过是区区1000支而已。到了三年后的1899年,混成大龄女青年的她才接到了第一笔大单,给意大利海军供应了5000支,也就是那外表平滑的“偷工废料”版大镜面匣子。但说句不好听的,这点销量连给她这位名门千金换点脂粉钱也不够。当时的毛瑟手枪,那可是妥妥的大龄剩女赔钱货。
一、首先打开的俄国市场
这位毛瑟家的千金真正打开市场,那还是在十年之后的俄国。那时候的毛子政府腐败得很,军人的武器很长时间都不能更新换代。在各国都换装了自动手枪的二十世纪初,俄国军官还在用7发的纳甘转轮手枪,而且售价居然高达30卢布一支。
要知道那时候可是金本位制,这每个金卢布都含有0.774234克黄金,30金卢布可是相当于15.5美金,比起才卖七八美元的其它转轮手枪,整整贵了一倍还多。
这只给装备些质次价高的东西,不舍得花钱换新武器,自然就要在战场上吃亏了。在日俄战争之中,俄国军官对左轮手枪的弹容量和装填慢很不满意,战后纷纷开始要求换新家伙。而俄国军方虽然也对新型武器很感兴趣,但是刚刚惨败需要重建军队,这要花钱的地方多了,一时也没有资金采购手枪啊。
于是这俄国人的骚操作就来了,他们想到这羊毛可是出在羊身上,可以让军人自己掏钱卖武器的嘛——俄国政府就在1907年颁布法令,允许军官可以自购个人手枪,并发布了推荐购买的手枪名单。而这份名单上,第一个就是看起来威猛无比而且10发容弹量的驳壳枪。于是在待字闺中11年之后,毛瑟家的这位做皇妃而不得的老姑娘,终于开始放下身段下嫁私人了。
而因为是十来年嫁不出去的老姑娘,这嫁妆自然就要得便宜。当时驳壳枪在俄国的售价并不贵,140枪管10发弹仓的普通版为40卢布一支,大概相当于20.6美元,比后来在美国的零售价25美元便宜了五分之一,也只比那个坑货纳甘转轮贵了10卢布。
而这毛瑟家的千金无论是颜值身材能力,都比那个老古板的纳甘转轮要好得多。这有了新欢自然就丢了旧爱,那时候俄国军官了都是贵族,风流少爷们谁家差这10卢布啊?
于是俄国贵族军官纷纷慷慨解囊,开始大量自购驳壳枪作为个人自卫武器——当然了,这买的没有卖的精,这德国人把手枪卖得便宜,但是那子弹就贵了。当时德国人卖1000发子弹就得100卢布,相当于51.5美元,比美国零售价整整贵了一倍!
经过六七年的采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沙俄军官已经有很大一部分不再配备左轮手枪,而是配备驳壳枪了,而有钱的沙俄的飞行员们更是完成了全部换装。加上士兵在战斗中如果缴获了德军的大红九驳壳枪,也都要上交给军官们使用,所以这白俄军队里驳壳枪的装备量很大。
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驳壳枪也随之成为苏俄红军指挥员的标准装备。在这之后的苏俄内战之中,战争双方红军和白军,也都同样大量装备了驳壳枪。
二、驳壳枪随着白俄进入中国
而驳壳枪进入中国,其实也是俄国人传过来的。这近代史上有个很奇特的现象,就是俄国一直在充当我们的引路者和趟雷者的角色。很多时候,这老毛子就是我们的免费教师,他们会把用得好的东西,合适的先进经验传授给我们,同样他们也会走在前面踩坑,告诉我们那雷蹚得会有多么惨烈——这种情况在制度上如此,在科技上如此,在武器上同样如此。而这驳壳枪在中国的大规模推广,同样是通过俄国人的介绍。
当时随着1911年的辛亥革命,中国也引进了一些外国武器,其中就包括少量驳壳枪。但是这东西又大又重,那个扫帚把又实在不符合中国人的手型(其实它就不符合任何民族的手型),再加上卖得又很贵,所以这销量就一直很少。
而在1917年俄国内战爆发以后,一批败退的白俄军官携带着驳壳枪来到了我国。据说其中有个叫柳拉基里连柯的彼得堡人,在流落到哈尔滨以后生计无着,就通过一个酒馆老板介绍,将其随身携带的驳壳枪推荐给了东北王张作霖。而张大帅在试射以后,感到非常满意。他不仅接收了白俄捷克军团中的大量驳壳枪,还从德国大批订货。当时的奉军支派、驻守山东的那个“大炮开兮轰他娘”的奇葩张宗昌,手里就有一支17,000多人的白俄武装,这帮白俄军队的军官,腰里都别着一把毛瑟手枪。这些挥舞着驳壳枪和恰西克马刀的白毛子悍勇得很,给内地军阀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当然了,当时除了东北官方以外,还有许多白俄流落到中国各地。这些人手里有着不少的毛瑟手枪,他们多数人并没有一技之长,就靠着给富商地主当保镖混口饭吃。这些富商和地主老财见到这五大三粗的毛子和又黑又长的盒子炮,那自然是安全感爆棚。于是他们就见猎心喜,买了不少用来防身和看家护院,特别是拿这盒子炮来吓唬穷棒子,那可是非常好用的——这事儿其实也不是很稀奇,其实这手枪越大,那威慑作用就是越强的,当年不少警察从54换成64的时候就很有意见,甚至给64起了个“小砸炮”的外号。
所以在俄国内战之后,这不仅中国的军阀开始大量购买驳壳枪,就连地方的保安团民团,和地方的地主老财土豪劣绅也都是大客户,这些地方豪强没事来个团购,整个几十支驳壳枪那都不叫事儿。
三、黑心的二道贩子
经过俄国人不遗余力的推广代言,驳壳枪在1917年之后迅速被中国人接受。而不久之后就是1918年一战结束,更是成了武器销售的黄金年代。这时候欧洲列强全给打虚了,一个个都穷得叮当响,家里除了堆了一大堆和平年代没卵用的武器,那兜里都是比脸都干净。于是他们穷急生疯,开始以“一战剩余物资”的名义,在世界上大量廉价兜售武器。
要说这里面最惨的,那还是身为战败国的德国。他们被凡尔赛和约的绞索套在脖子上,压根就不能生产重武器。而这总卖剩余武器也不是个事儿,那可总有卖完的那一天。于是这德国人就盯上了条约的漏洞——这条约限制这限制那,却没有限制枪管长度100毫米以下的手枪!于是这德国毛瑟就对自家孩子下了狠手,直接把人家的140毫米阉割成了99毫米,搞出了“毛瑟警用型”来出售。所以这所谓的对华武器禁运,在驳壳枪的销售上虽然没有一毛钱关系,但是这一分钱的关系还是有的。
因此在一战结束之后,这新造的和库存的驳壳枪,就像潮水一样涌入了中国。而为了更多的恰饭,本着苍蝇腿也是肉、薄利多销的原则,当时的德国人把驳壳枪的价格定得很低。根据北洋陆军部的合同,当时一支驳壳枪只需要36-40元左右就能买到。而那时候军阀的士兵都是抓来的,这栓动步枪那五六百米的有效射程根本用不到,倒是一百来米十连发的盒子炮火力密度高,迅速成为了近战中的王者。
但是这需求有了,供给问题又有瓶颈了。要知道不是什么人都是北洋陆军部,手里有钱而且还有港口,可以直接向德国毛瑟订购的。这内地的地主老财想要购买,那就需要大量的中间商了。而这旧中国各种山头势力很多,要把军火从港口运到内地,那可不是一件容易事——特别是是运输的还是一堆最受欢迎的驳壳枪,这就好比是带着几十上百个青春妙龄的美少女,在土匪窝周围游走,那不抢了你的还等啥?
所以这一来二去的,这批发零售之间的差价就大了去了。当年那些贩卖驳壳枪的二道贩子,比如代理销售的的日本军火商,那可是真的挣了一笔大钱。按照每支驳壳枪到岸价40元,零售100-120元计算,那这一支枪的中间商利润,可就是60-80元!
而且这帮子奸商还把子弹卖得更贵,这1000发批发拿到手才50-60元,平均不过五六分钱的东西,他的零售价就能卖到每200发80元,相当于四毛钱一发,直接翻了八倍。而如果你只是十发八发的散买,那更是直接一块大洋两发不讲价!这样概算下来,一支驳壳枪加200发子弹就能卖200大洋,而其成本价不过50元,这卖一只都能赚到150块现大洋!
所以啊,这不让中间商赚差价,其实是各国生产商和消费者的共识。比如那著名的西班牙温塞塔公司,就实在受不了日本中间商的盘剥,直接成立了自己的上海分公司来销售。如果有穿越者想赚钱,这驳壳枪的二手转卖可一定要握在手里,不能让鬼子这些黑心王八羔子中间商挣差价。
四、驳壳枪在红俄被大规模使用
而在俄国这边,自从十月革命以后,这白俄倒台红俄掌握了政权。这红毛子虽然信仰不同,但是都是一样的斯拉夫民族审美,对于身材壮硕胸围丰满的德国毛瑟家千金,那还是一样的喜爱。于是和当年的白俄军队一样,苏联红军也同样大量购买并装备驳壳枪。
当时的苏联军人对驳壳枪迷恋至深,人人都以拥有一把为自豪。于是在1920年4月8日,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设立了一个新的军事奖项——“红旗勋章荣誉革命武器”,用带有特殊徽记的驳壳枪作为奖励,以表彰那些表现优异的指挥官。所以这驳壳枪就从武器这个层面,跨界到了荣誉证书这个领域。那时候能够拥有一支“红旗勋章驳壳枪”,就好比你是迎娶了一位获得了国家奖学金的白富美,那可是一件既有里子又有面子的大好事。
而除此之外,苏俄政府还向毛瑟兵工厂订购了3万多支99毫米的短管警用驳壳枪,用于装备内务部队,边防警察和红军指挥人员。这短管驳壳枪携带方便又火力威猛,所以很受布尔什维克们的钟爱。他们把这种99毫米短管小把驳壳枪,亲切的起了个爱称叫作“BOLO”,而因为握把也相应缩小,该枪在现代收藏家那里,就得了个“小菠萝”的爱称(并不是那个P90),成为驳壳枪收藏家最热衷追求的一位——话说到这里,据说那美国的M249轻机枪,又被称为“大菠萝”,这个称呼又是怎么来的呢?难道是弹盒长得像菠萝?
好了好了,让我们言归正传。虽然后来俄国人也更新换代,搞出了TT33手枪,但是如同我们国家的老一辈将领对驳壳枪的深厚感情一样,苏联的高级军官们同样对驳壳枪情有独钟,如后来的苏联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苏联元帅科涅夫、装甲坦克兵元帅卡图科夫等人的随身配枪,仍然是各种驳壳枪。
所以从历史来看,这驳壳枪不仅是影响中国近百年的武器,也是贯穿了整个俄国现代史的。特别是在中俄两国的国内革命战争和反侵略的卫国战争中,驳壳枪都是一种具有标志性武器。这所谓的驳壳枪情结,在中俄两国都是相通的。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saren.net/9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