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瞧不起川军,川军为什么不被承认

1938年3月,日军纠集上万兵力,在20多门火炮、20多辆坦克,以及30多架飞机的配合下,向川军防守的阵地全线发起进攻,在遭到川军的奋力抵抗之后,又转向迂回攻击战略要地滕县县城,一场残酷的滕县保卫战就此展开。

这是川军加入到以李宗仁为司令长官的第五战区参加的第一场战斗,也是川军遭人白眼抛弃讥讽之后的一场荣誉之战。为何说遭人白眼?后面我们会讲到。

为什么瞧不起川军,川军为什么不被承认

川军出川前,接受“死”字旗

作为第22集团军总司令的孙震亲临前线命令部队以“有敌无我,有我无敌”的决心死战到底,同时还宣读了蒋介石的命令:“第41军必须在滕县死守三天,给后方加强徐州防御调动争取时间。”同时,任命第122师师长王铭章为第41军前方总指挥,所属部队均由他调配指挥。

日军的攻击如同乌云压顶而来,滕县外围的阵地很快就被日军风卷残云般突破,整个滕县县城也直接处在了日军的炮火之下,天上十多架飞机投下暴雨般的炸弹,滕县县城瞬间就被淹没在了一片火海之中。

县城内只有少量的部队,除了各师的特务连、警卫连、通信连、卫生队,再没有其他作战部队。王铭章师长本想紧急调部队回援,但是部队都在百里之外,一个快速行军自然很快能够赶到,可就怕部队还没有赶到县城,早就被淹没在日军的炮火之中。

为什么瞧不起川军,川军为什么不被承认

出川抗日的川军

于是,王铭章决定依靠城内少量的部队与敌周旋,并站在一高台上向部队喊话:“我们决定死守滕城,我和大家一道,城存与存,城亡与亡。立即把南、北两城门屯闭堵死,东、西城门暂留交通道路,也随时准备封闭。在四门张贴布告,晓谕全体官兵,没有本师长的手令,任何人不准出城,违者就地正法!”

王铭章刚刚部署完,城东已经炮声大作,在日军的猛烈攻势下,部队正在成建制的伤亡,一些阵地上,两军已经开始了白刃战,很快东关和难关均已丢失,滕县县城危在旦夕。

就在这个紧要关头,王铭章师长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将他的指挥部搬到了滕县正中央的十字路口上,目的是让各方向的官兵都能看见他们的师长还在。

就这样,一直支撑到到了傍晚,再次传来坏消息,西门也被日军攻占,很快,子弹就从四面向城中射来。

为什么瞧不起川军,川军为什么不被承认

参加抗日的川军

王铭章知道最后的时刻来临了,他向自己的上级孙震发了最后一封电报:“目前敌用野炮、飞机,从晨至午不断猛轰,城墙缺口数处,敌步兵屡登城垣,屡被击退。忆委座成仁之训,开封面谕嘉奖之词,决心死力扼守,以报国家,以报知遇。”

王铭章对身边的滕县县长周同说:“你可以走了,你应该走了,这儿的事有我。”周同县长说:“抗战以来,只有殉国的将领,没有殉职的地方官,我们食国家之禄的,也真惭愧得很。师长这样爱国,这样爱民,我绝不苟生,我要做第一个为国牺牲的地方官。”

王铭章师长冒着敌人密集的子弹,登上滕县破败的西北角城墙,命令身边仅有的一个排官兵向西门猛扑,但此时西门已经完全处在了日军的炮火封锁之下,而王铭章师长也被日军的枪手发现,一个子弹飞来直穿腰间,扑地不起。

得知王铭章师长已经殉国的周同县长匆忙赶来,抱着王师长的遗体嚎啕大哭,之后缓步登上城墙高台,对天长叹,一跃而下,坠城而亡。周同县长正如向王铭章师长所说的那些,成为了第一个为国牺牲的地方官,虽说并非死于敌人的枪炮刺刀之下,但也无比壮烈悲怆。

在这次战斗中,与王师长一起阵亡的还有122师参谋长赵渭滨、师部副官罗甲辛,124师参谋长邹慕陶、师部副官傅泽明等。另外,未能突围的滕县川军部队的守军,没有一个放下武器,全部战死,300余名川军伤员全部用手榴弹自杀殉城。

为什么瞧不起川军,川军为什么不被承认

王铭章师长的遗体回到四川

战后,王铭章的遗骸被民众细心收殓,并装船沿长江溯流上,所到之处,民众跪拜与岸,英法船舶降半旗致哀,最后王铭章师长的遗体回到了他的家乡四川,那个富饶、没有战火硝烟的地方。

远在延安的毛泽东向王铭章敬献了挽联:“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争光。”蒋介石为王师长撰写了墓志铭:“执干戈以卫邦家,壮士不还,拼将忠诚垂宇宙;闻鼙鼓而思将帅,国殇同哭,忍标遗像肃清高。”并被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上将。

这一战,也仅仅是川军在抗战中无数次战斗中的一次。据统计,在漫长的抗日战争中,川军是中国参战人数最多,牺牲最多,也是最惨烈的军队之一。他们的足迹遍布了全国的抗日战场,甚至远征缅甸、印度,几乎所有的对日大会战中,都有川军将士的身影。

下面,再回到之前所提出的一个问题,为何在抗战之初,川军处处不受待见?

因为在抗战初期,如实地讲,川军纪律差、人数多、战斗弱,甚至常常被人讥讽为“双枪兵”“酱油军”,所以他们虽说是主动出来抗日,却也屡遭白眼,一些地方军阀宁可孤军奋战,也不要他们的加入。

为什么瞧不起川军,川军为什么不被承认

参加徐州会战的川军

1938年1月,徐州会战打响,第22集团军奉命来到了山东滕州。

这支武器简陋的川军1937年9月出川抗日,徒步走完上千公里的川陕大道,入潼关黄河进入山西战场,与日军周旋作战一个多月后,官兵伤亡严重,以至于从山西战场下来后每个旅只能编出一个团,每个军实际兵力只有一个师两个旅,集团军总兵力仅剩两万余人。

娘子关战役中,还是这位王铭章师长,他给官兵们提出的道德原则是:受命不辱,临难不苟,负伤不退,被俘不屈。生来就能吃口斗狠的川人面对敌人的强大炮火和毒气毫不退缩,可是在长时间的反复拼杀中,既没有协同,也没有掩护,即便是在娘子关一线的中国守军全线撤退后,还在坚守着他们的阵地。

为什么瞧不起川军,川军为什么不被承认

衣不蔽体的川军士兵

在那样一个时代,不远千里出川抗日的川军注定悲剧,也注定不凡。尤其是在塔院寺失守后,这支无人过问、无处补给的川军只好抢了阎锡山的军械库以补充自己,也不得不不时地骚扰百姓强买强卖。

阎锡山对此十分恼火,认为川军“抗日不足,扰民有余,简直就是一股土匪”,随即致电蒋介石,要求把川军从山西调出去。蒋介石很为难,就问第二战区的程前要不要,没想到同样遭到了一口拒绝:“阎老西都不要的烂部队,我们也不要。”

此时,因为南京沦陷而心烦意乱的蒋介石无奈地说:“不行就让他们回四川称王去吧!”副参谋长白崇禧听说后,就给正在为兵力不足发愁的李宗仁打电话,李宗仁知道后立即给蒋介石发电报,表示想要这支川军,蒋介石丝毫不做考虑地顺手就把第22集团军打发到了李宗仁那里,去参加徐州会战。

为什么瞧不起川军,川军为什么不被承认

四川人民沿街向出川抗日的勇士送行

一群川人,他们原本可以在没有抗战硝烟的富庶地带过着巴适的日子,但是他们却为了民族存亡,毅然决然出川参加抗战,甘愿流血牺牲。可是当他们伤痕累累之后,还要环顾四周,看有谁能将自己收留,即便是在一再遭到拒绝之后也绝不善罢甘休。而他们唯一的愿望就是:能够继续同日本人打仗,继续为国家和民族牺牲。

或许我们还有很多人还不够了解,也不能理解这些川人,但是却必须对他们的英勇付出和民族大义肃然起敬。

为什么瞧不起川军,川军为什么不被承认

川军抗日所到之处

被收留后的川军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他们在徐州与李宗仁会合了。孙震对李宗仁说:“川军慷慨出川抗日,第一、第二两个战区竟然都不要,好像川军连抗日的资格也没有。”孙震向李宗仁表示,川军会绝对服从指挥。

李宗仁被孙震所说的话深深感染,立即致电武汉军事委员会,给孙震的第22集团军调拨了500支新枪,还在自己的武器库里调配了大量的弹药和迫击炮

川军向李宗仁表足了决心,李宗仁也对川军给足了面子。只是,令川军没有想到的是,迎接他们的将是一场场更加残酷的血战。自此,这支在军阀混战时期被称为“双枪兵”“烂部队”的川军,在抗日战争中华丽转身,成了受世人称赞的“铁血之师”。

在历时8年抗日战争中,300多万川军将士出川抗日,最后仅有十分之一活着回到故乡,而绝大多数都将生命留在了各个抗日战场。

川军对中国独立解放的贡献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不知大家有何感想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真知灼见!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saren.net/8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