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私域运营中,客户的认知通常指将客户的各种信息和行为数据转化为标签化的形式,以便进行分析和利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用户画像。
提到用户画像,许多人会认为这仅仅是互联网产品运营的专属工具,实际上,传统行业的不同等级会员体系也在使用类似的概念。因此,并不存在互联网就更先进的说法,实际上互联网只是使得信息获取和交流变得更加高效,用户画像的细致程度也从过去的粗略分析,逐渐发展到了今天的精细化。
在构建用户画像的过程中,通常是以业务需求为出发点。因此,我在这里提供一些通用的例子,其余更复杂和多样化的需求及细分方面,就需要大家自行探索。总的来说,其核心思想是始终如一的。
在我们开始讨论举例之前,首先来了解一下用户画像通常是什么样的,如下所示:
在构建用户画像时,避免使用过于抽象的描述,应该力求具体清晰。除了与客户的沟通中应询问他们的来源渠道、以往使用的类似产品及购买时间之外,还要了解他们计划何时使用产品,使用的目的是什么,产品是否有不满意的地方,以及是否愿意推荐给他人等信息。
当然,除了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来获取客户的更多信息,以便在构建用户画像时,能够更加细致地标记各个维度标签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线上平台来收集信息,例如我们的官方网站、网店和微信公众号等。
在线获取信息的途径有许多,如订单管理系统、数据统计系统和互动平台等。这些工具能够有效地记录客户的每一笔订单、操作步骤以及浏览历史。这些数据的积累将进一步助力我们优化用户画像。
谈到这个话题,相信大家对于用户画像的构建及其特征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实例来探讨如何从头开始构建自己的客户群体画像。
首先,我们将用户画像分为五个关键维度,分别是:
1. 基本特征 —— 客户的身份信息(性别、年龄、职业、身高、体重等)
2. 消费需求 —— 消费行为和倾向(偏好甜食、只追求高价不关注实用性等)
3. 消费能力 —— 收入水平与消费能力、购物方式及购物频率(如月收入超过一万元、频繁进行网上购物等)
4. 兴趣爱好——个人兴趣、品牌选择(热爱钓鱼、偏爱LV等)
5. 社交特征 —— 经常参与的社交活动(如每天查看微信、抖音等平台)
通过上述五个维度,我们可以根据所获取的信息对客户进行分类和标记,从而使我们对每位客户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如下图所示:
当然,除了基本属性之外,其他四个维度的信息是会发生变化的。这意味着基本属性相对来说是固定的,而其余的则是动态的。在运营过程中,我们需要依靠前面提到的线上工具或者其他沟通手段来定期更新和调整这些动态数据。
此外,老马这里的例子相对简单,对于更复杂的用户画像创建和应用而言,通常会借助算法来构建模型,例如推荐算法、分类算法和文本挖掘算法等。然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这些技术通常不太适用,了解即可。
拥有用户画像后,我们对客户的理解不再依赖于模糊的猜测或个人经验。通过用户画像,我们能够更深入地洞察用户的需求,并能够在产品的不同生命周期、客户管理、渠道选择以及广告投放等方面加以应用。
关于客户分层和价值模型等工具,我们就不再详细讨论了,以免信息过于繁杂。这些内容将在后续的讲解中提到,老马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更深入的解读。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saren.net/19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