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武海英
任教学科:数学
从教时间:24年
个人荣誉:
2014年9月获评宁津县优秀教师;
2016年8月获德州市初中教学成果一等奖;
教学论文多次获全国、市、县级奖项。
从教心得: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对待工作应该像老黄牛一样勤勤恳恳;对待学生应该像孺子牛一样无私奉献;在教育教研方面要像拓荒牛那样积极进取。
武海英:用爱拨动学生的心弦
武海英是一名中学数学老师,1997年7月毕业于德州师专数学系,已从事教育工作24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我的自律信条。让每一位学生在我的课堂上都有所收获是我事业追求的目标。”武海英一直站在教育工作的前沿,把满腔的热血献给了她挚爱的孩子们,把勤劳和智慧融入这小小的三尺讲台。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武海英觉得构建良好班风尤为重要。良好的班风可以促成良好学风的形成,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班级良性发展。因此她在日常工作中特别注意班风、学风的建设,切实做到一手抓常规管理,一手抓学习成绩,并且“两手都要硬”,为学生创设一个正常、有序、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
同时她认为,必要的心理辅导有助于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保证学生正常学习。“初三学生因学习压力大、时间紧迫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如失眠,紧张,惧考,烦躁等学习方面的紧张心理,一般是对自己学习成绩的一种不自信的表现。”此时,武海英会帮助学生分析不自信的原因,并指出弥补的措施和方法,以消除紧张情绪。
在武海英带过的班里有一位史同学,她曾经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在一次月考前,史同学的妈妈打来电话询问孩子的情绪,原来史同学每次考试都曾因为压力过大而情绪低落,得知这一信息后武海英利用晚自习的时间找她谈话,帮她分析原因,树立信心,并告诉她老师和家长愿意做她坚强的后盾。通过几次交流,她的情况明显好转。
“我教的初中的学生恰好处于青春期,个性差异比较大,这个年龄的孩子想法多,能力小,我在把握学生共性的同时,抓住个性差异,以便对症下药。”武海英解决学生思想行为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长期坚持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循循善诱的引导,从不用武断生硬的简单粗暴的方式。在她看来,再落后的学生都能发现他的闪光点,都能找到坚定他进步的信念的理由,这样让学生看到了自己的光明,看到了自己的希望。
武海英在教学中不错过任何一个可以提升自身业务素质的机会,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认真参加政治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她深知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先身先之率,时时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行为去感染学生。在备课中,武海英力图体现新课标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要求,认真研究教材教法,研究新课程标准,注重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习惯,对学生因材施教。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她精心设计环节,努力钻研教材,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学生特点,做了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资源,结合课堂实际运用课件配合教学,向40分钟课堂要质量。
在课堂上,武海英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而她则循循善诱的引导,设计由浅入深的问题串,层层深入,让学生在思考中理解与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同时,武海英注重培优扶差的工作,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她总是给予特殊的照顾,在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大力的表扬;课后多找他们谈心、交朋友,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武海英所教学科的成绩在中考多次名列前茅,受到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2015年10月份,刚刚开学一个月,武海英查出了子宫肌瘤,已经长到直径7公分,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医生建议立刻手术。可是想到自己刚刚接手的这个班级,武海英放不下这42个孩子。为了尽量减小对学生的影响,她开了一个主题班会,题目就是“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通过讨论与辩论,同学们一致认为,好学生就是跟什么样的老师都能学好的学生。在手术后的日子里,武海英通过网络、QQ、电话与班级任课老师、放假时的学生保持着紧密联系,了解他们的学习、思想动态,任课老师的状况。
2020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节奏。学校响应号召开启“线上教学”的模式,身为教师的武海英就这样不断地变换着身份,努力把最好的教育服务提供给孩子们。作为年级主任,她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充分发挥“领头羊”作用,统筹整个年级线上教学,并具体负责2个班的数学线上教学工作。初次在线上教学让她一度手足无措,但她深知自己是一名老师,也是整个年级的负责人,迎难而上,克服困难,是她的义务更是她的责任。因为特殊时期无法相见,武海英只能通过电话、微信反复与家长、老师沟通。每天用手机赶在早上八点之前上传学习内容,查阅学生学习成果,整理课前预习作业,看学生作业照片,并用手机认真批改回复反馈。虽然是隔空教学,但她依然坚持兢兢业业地辅导学生,一丝不苟地批改作业,把学生的作业情况及时反馈给他们,尤其对于有问题的学生,一定确保他们达到对知识掌握的要求。
“我深深懂得,教育是爱的事业,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积极主动的爱。在我的工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事就是用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虽然有时也会因学生的调皮而埋怨,因他们的退步而急躁,因他们的违纪而失态,虽然有时也感到很累,很烦,但最终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我是老师,我要给这些寻梦的孩子引路,在他们心里写一本最美的书。这强烈的意识不断激励我以真诚去拥抱每一个学生。与孩子朝夕相处,我始终想着两句话,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正是这样的情感使我对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份尊重。”武海英说。
姓名:王爱平
任教学科:数学
从教时间:5年
个人荣誉:
2018年8月 联片教研小学数学命题一等奖;
2018年9月 陵城区新人进步奖;
2019年1月 联片教研小学数学命题二等奖;
2019年9月 获得全区青年教师数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
2019年9月 获得全区青年教师科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
2020年9月 陵城区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20年9月 陵城区优秀班主任;
2021年6月 联片教研小学数学命题一等奖;
2021年10月 陵城区优质课一等奖。
从教心得:在乡村小学一转眼从教五年了,从当年的新手上路到现在的驾轻就熟,从开始家长的质疑到现在的被信任,我已慢慢融入农村学生的生活。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学改革的推进,带来了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转变,基础教育方方面面都在发生着变化,农村教育会越来越好,我也会继续坚守岗位,不忘初心,为农村教育献上自己的力量。
王爱平:不抛弃不放弃,为乡村教育贡献力量
王爱平2017年来到陵城区宋家镇中心小学,成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她深刻地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始终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的教学理念,课上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时常站到学生家长和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陵城区宋家镇中心小学是一所距县城40—50千米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家长多为外出打工人员,大多学生是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教育理念落后。王老师记得她第一年所教班级,学生普遍基础较弱,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习惯漠不关心,部分学生比较调皮,使得王老师心里落差很大,也一度让她对自己产生过怀疑。
通过同事和家人的鼓励,她逐渐调整状态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针对后进生多关注多督促多鼓励,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如王老师在了解学生整体情况后进行分层教学,优生带后进生,开展结对子活动,再对表现优异、进步突出的同学进行即时奖励。为带动班级学习的积极性,针对家庭特殊同学会进行定期心理疏导和学习上的帮扶,还通过家长会对家长进行科学教育理念的推广,使家长们增加对孩子的关心和帮助;还会通过家长群定期推送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使家长们真正明白孩子的教育是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的努力才能实现的。慢慢的,王老师发现家长们参与度变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王老师所带的学生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最后学科总体成绩名列前茅。
还记得王老师之前所带的一个班级里有一个智力残疾学生,他不爱说话,在班里也没有朋友。但王老师通过和他接触发现,他内心善良、热爱劳动。于是王老师便带领他多参与班级的卫生劳动。一个月后,王老师发现他逐渐变得活泼开朗起来了,也逐渐愿意和别人交流了。
王老师在课上是老师,关注学生的学习;在课下是朋友、是“妈妈”,关注学生的方方面面,时刻提醒学生天冷加衣,多喝水等,尤其是冬天流行感冒严重,晚上睡觉盖不到被子,孩子们生病是常事,班里有很多孩子会因为生病而请假。为了不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王老师即使在没有早自习的时候,也会早早来到学校,给孩子们烧好热水放到教室。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王老师还会利用大课间的时间带着孩子们在操场跑操。逐渐班里的孩子请假的情况逐渐变少,最后的期末考试班里的学生全员参加,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王老师坚信,农村教育会越来越好,而她也会继续坚守岗位,不忘初心,为农村教育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姓名:马玲
任教学科:数学
从教时间:32年
个人荣誉: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市数学论文二等奖;齐河县优秀教师;市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二等奖;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从教心得:三尺讲台,一支粉笔,没有豪情壮语,有的是始终不忘手捧一颗爱心,怀着对教育事业的追求,以高尚的师德严格要求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马玲:当老师是我一生最幸福的事
“这一生最幸福的事就是选择当乡村教师,让这里学生健康快乐成长!”齐河县第三中学数学老师马玲对记者深有感触地说。
她32年如一日,在当地的小学、中学都留下了马玲兢兢业业的身影,她在岗位上无私奉献,谱写了一名教师平凡而又伟大的篇章。
回想起自己32年的教学生涯,马玲颇有感触。她1991年毕业来到齐河县焦庙镇小学,这一教就是6年。在这里,马玲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并从事数学、地理、音乐学科的教学,成绩每年都是全镇第一,每年六一儿童节活动评选中,马老师组织的活动也被评为全镇第一。1997年马老师因工作调动来到了齐河县祝阿镇中学,对于马玲来说,初中数学教材和初中孩子都是陌生的,为了上好每节课,她钻研教材,翻阅资料,经常备课到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自己的努力下,马玲每年的教学成绩稳居第一。2009年,马玲的工作再次变动,来到齐河三中任教数学,无论在哪里她从没有忘记作为一名教师的职责,在这里她的教学成绩依然优秀。
教学成绩的突出,背后是马玲不为人知的付出。2012年马玲身体出现明显不适,经常浑身冒虚汗,心慌气短,心神不宁,这种状况其实持续了7年,在这7年间,她从没有因此耽误孩子们一节课。马玲患有严重的咽炎疾病,经常干咳,每次感冒嗓子都说不出话,经常通过输液调整。2019年春天,嗓子持续很长时间几乎说不出话,省医院诊断结果是咽喉有严重息肉,需停课或手术,但马玲怕耽误孩子们,又坚持了近四个月,直到放暑假,才去做了手术。
马玲在身体欠佳的情况下,不但保持着优异的教学成绩,并且更有着对孩子们浓浓的关爱。她的真诚关爱,她的辛勤付出感动着孩子们,感动着家长们。王雯雨(化名)经常胃疼并且家境也不好,天天服中药,仍没有好转。因身体原因功课也落下很多。马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跑前跑后联系在省城当医生的同学,寻找最好的专家为她诊断,寻找最好的治疗方案,胃病很快有了好转。在这期间马老师经常为孩子购买营养品,经常到她家为她补课,在马玲的真诚关心下,她的身体终于康复,功课也赶了上来,现在她已经是一名健健康康、品学兼优的高中生。高中期间,每次考试她都会把成绩发给马老师,和马老师一块分享。
姜旭(化名)非常聪明,但沉迷于手机游戏,学习很差。家境殷实的他非常叛逆,几次离家出走,他的父母经常偷偷地流眼泪。作为班主任的马玲便开始研究心理学,试着走进他的心里。她经常与姜旭聊天,在生活上关心他,拉近了与他的心理距离,终于与他成了无所不谈的朋友,不久,他在马老师的帮助下戒掉了“手机瘾”,成绩有了明显进步,姜旭与家长的关系也有了明显改善。家长激动地说:“是马玲老师救了我们的孩子,救了我们这个家”。
2020年,马老师感觉身体有所好转,她主动向学校提出申请继续接任班主任工作,因考虑新冠病毒疫情,马玲还向学校申请兼职安全工作,此时马老师已经49岁了。
马玲告诉记者,教育职业是神圣而又特殊的,作为老师,就要肩挑重任,心系学生,视学生为子,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少年强则国强,所以更应该尽心尽责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好,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马玲说。
姓 名:孙萌萌
任教学科:数学
从教时间:9年
个人荣誉:德州市教体系统防控疫情开学复课工作表现突出个人;
德州市安全教育优质课二等奖;
获德城区家庭教育专题讲座证书。
从教心得: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要用心去呵护每个孩子的内心,不仅教授知识,更关注孩子的成长,教育路上做到问心无愧。
孙萌萌:埋头攀登 无愧前行
孙萌萌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自2013年走上工作岗位后,孙萌萌始终勤奋好学、扎实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爱岗敬业、关爱每个孩子的成长。任教多年,她用爱心、责任心、上进心鼓舞着身边的人。
一份责任,坚定前行
初次走上三尺讲台时,孙萌萌深知自己的责任之重。知道自己缺乏教学经验,她便用心向身边的优秀教师请教,学习她们的授课方法;认真听同组老师的常态课及公开课,弥补自己的教学短板。孙萌萌常说,“教师”二字就是沉甸甸的责任,为师者,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怀揣一桶水。必须要让自己有足够的能力,才能对得起学生!
疫情期间,孙萌萌接到学校的录课任务时,第一时间加入录课团队,与团队老师一起研究如何录制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每次录制前,孙萌萌都会精心制作课件和学具,并将学具的演示拍摄成视频插入到课件中,让抽象的知识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
除此之外,孙萌萌还整理了详细的课件文字稿,仔细校对每一个字,每一个知识点,确保无任何遗漏。录课过程中,孙萌萌更是要求自己一气呵成,因此她的一节课例经常会录制很多遍。
用爱心陪伴学生成长
为学业上有困难的学生无偿辅导,是孙萌萌入职以来一直坚持在做的事情。在两次任教毕业班的过程中,她始终不放弃那些缺乏自信、学习有困难的孩子。“没关系,不要灰心,先把自己能够学会的知识弄扎实,再踮起脚尖去挑战稍有难度的问题。”这是孙萌萌常和学生们说的话。在每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她总会拿出额外的时间为基础薄弱的孩子们辅导功课,集中出现的问题统一讲解,个别问题单独指点,因材施教,力争让毕业班的学生把每一个知识点都“吃透吃懂”。
作为班主任,孙萌萌在工作中积极协调各任课老师,经常与他们交流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三年级新增英语科目时,孙萌萌也积极督促学生的英语学习,周末学生们发到小组群里的英语背诵,她都会一一认真点评,并时刻和学生、家长强调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除了关心学生们的学习,孙萌萌也会在生活上给予他们关注。当发现学生情绪不对时,孙萌萌会及时了解情况,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尤其是针对班级里的留守儿童,面对老人指导时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孙萌萌总会格外留心他们的情绪变化和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疏导。
乐于助人,传递温暖
生活中,孙萌萌也非常团结邻里,乐于助人。有一次,孙萌萌在小区楼下陪孩子玩耍,突然听到一阵阵尖叫声从楼道里传来,只见同一单元楼里的邻居抱着孩子惊慌失措的跑出来,孩子的头无力的垂着,嘴边吐出一些白沫。孩子的妈妈显然已经吓坏了,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是好。
好在孙萌萌的婆婆育儿经验丰富,一看就知道这是高烧引起的抽搐,她一只手伸到孩子嘴里,避免孩子因抽搐而咬伤自己,另一只手掐着孩子的人中。站在一旁的孙萌萌努力让自己镇静下来,迅速拨打电话联系救护车,并协助旁边的几位邻居陪着孩子的妈妈拿证件、换衣服。很快,孩子不再口吐白沫,嘴唇也渐渐恢复了血色。
待救护车到时,孙萌萌更是自告奋勇陪着她们前往医院,“孩子的爸爸在外地,平时只有母女二人在家,去了医院肯定忙不过来,我陪着过去还能搭把手。”在救护车上,护士帮孩子量体温,暂时给孩子进行物理降温,孙萌萌则联系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工作的学生家长,简单说明了一下孩子的情况,问清楚看病的具体流程,争取用最短的时间让孩子就诊。
在医院急诊科,挂号、诊断、开药、输液,孙萌萌始终陪着她们,跑前跑后,直到傍晚孩子的爸爸从外地赶来时她才放心回家。
孙萌萌就是这样一位温暖的老师,更是一位用心的老师。无论做什么事,她对自己的要求始终都是埋头去干,无愧于心!
姓 名:王晓静
任教学科:数学
从教时间:15年
个人荣誉:先后获得德州市思维导图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德州市一师一优课小学数学一等奖,德州经济开发区数学优质课一等奖。她所撰写的多篇论文发表于国家级刊物;主持研究的省级课题《农村小学劳动教育实施与评价研究》已成功结题;参与研究的德州市科学规划课题《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研究》结题;先后荣获了德州经济开发区优秀教师、德州经济开发区优秀班主任、德州经济开发区巾帼标兵、德州经济开发区教学能手,德州经济开发区名师、德州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年度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德州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教育教学突出个人等荣誉称号。
从教心得:用心、用爱对待每一个孩子,让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收获。
王晓静:扎根乡村教育,无悔奉献青春
2007年参加工作,一直扎根农村;从教15年以来,每天往返一百多里地的学校,尽管路途遥远,但没阻挡对工作的执着;她一直坚守一线教学,把自己的工作当做人生之中最重要的事情来做,恪尽职守,教书育人;她用自己的执着热爱,赢得了师生和家长的尊重。她,就是德州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郭庵小学数学教师王晓静。
她爱生如子,王老师班里曾有一位学生在刚入学时不适应,萌生退学的念头,家长非常着急。王老师知道情况后深入学生家庭,了解原因后对孩子做心理疏导,慢慢的孩子敞开心扉,给老师说了自己的想法。于是,她课下带着学生一起玩,慢慢的孩子脸上的笑容多了。
王晓静是一位积极向上的老师,从她的身上能感受到对教育的挚爱。她不仅承担着一线教学工作,还要负责教学管理工作,对于每一项工作,她都干在前面,甚至加班至凌晨,力争更好。
因为本身自己的眼睛不好,自小有结膜炎,但是学校里的很多工作都离不开电脑操作,由于长期过度用眼,王晓静的眼病犯了,即使是这种情况她都没有请一天假,利用周末假期往返北京治疗。自己的母亲生病住院做手术,她没有请一天假,生怕耽误孩子们上课。她曾经因为搭班老师没来,自己硬生生扛起了整个班的课业近两个多,最后体力不支晕倒了。这也让王晓静留下了“后遗症”,她只要站的时间长就会头晕眼花,即使这种情况下,她没有坐着上过一次课,没有请过一次病假,坚守自己的三尺讲台。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蔓延,形势严峻,大家都居家隔离,但对于王老师来说,忙碌却成为她记录这个春节加长版假期的特殊方式。一位及其尽心尽力的教师,除了每天的信息汇报工作外,她又要承担起学校的教务工作。同时,日日往返于学校、家、老家的路上。每天要去学校值班,爱人又要坚守在村里,承担疫情防控工作,家里孩子没人照顾,晚上母亲还需要照顾父亲,工作家庭两不误,她每天早早把她的母亲从老家接来照看孩子,从学校值完班回来,晚上再把母亲送回去。
王晓静深深记得,为了居家线上学习,需要给每位学生把书送到家,作为教务主任的她首当其冲,担负起给学生送教科书重担,那天她跑遍了附近几个村,亲手把书送到每个孩子手里,不知不觉夜色已深,到家已是八时许,随后拖着疲惫的身体又把母亲送回30里地以外的老家。
即使这样忙碌她也一直坚守岗位。为了不耽误自己班孩子的网课,都是每晚提前做出第二天课前导学案、课件和课后作业,有时会忙到深夜,确保能为孩子按时上课。为了高效掌握学生的作业情况,她及时从网上选了“每日交作业"的小程序方便学生查看并提交作业,并及时公布作业上交情况,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评分,并形成优秀海报,这不仅对认真完成作业的同学是一种鼓励,更是为自律。
“教育这项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王晓静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她表示,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将继续扎根农村,更严格要求自己,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想必你一定有许多话
想对他们说
欢迎来评论区
为你心目中的好老师留言~
“寻访德州好老师”专栏以“发现身边好教师,叙说老师感人事迹”为目的,突出学生爱戴、家长欢迎、同行认可、群众满意的推选原则。专栏面向社会各界不设置门槛,各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长或者家长组织、学生或者学生组织等社会团体和个人均可以推荐或自荐“身边好老师”。可直接向《德州晚报》专栏邮箱发送推荐材料电子版,也可拨打专栏咨询热线推荐人选。推荐者需提供反映推荐教师事迹的文字及图片、影视、语音等资料,阐述推荐理由,在推荐材料中需注明联系人、联系电话,便于联系核实。
“德州好老师”个人事迹类型包括五类:热爱教育事业,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出色完成本职工作任务的爱岗敬业标兵;有较高教育水平,工作业绩突出,得到较大范围认可的业务标兵;在均衡城乡教育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模范;在抗疫保学复学以及其他重大活动中,表现突出的表率;在扶贫济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拾金不昧等方面,事迹突出的优秀典型等。
专栏投稿邮箱:
87970201@qq.com
咨询热线:
18653465967
■记者:王南 于海琳 吴杨 袁明慧 张祺媛
■编辑:高畅|审核:单歆
■推广合作:0534-2220035 / 2220088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saren.net/13789.html